当前位置:首页 > 奇闻录 > 历史文化

孔甲养龙的故事简介 孔甲养龙乱夏是怎么回事?

2019-02-12 17:55:45 作者:奇闻录

  孔甲好龙源于一个历史故事,在《史记·夏本纪》和《左传》中都有提及。它讲述了夏朝后期的一个国君孔甲养龙的事情。

  孔甲是夏王朝少康之后的第八代国君。他的父亲不降当政五十九年,是夏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。

  按照夏朝世袭制,孔甲本该是第六代国君,只因他生性好玩,喜好鬼神,整日东游西逛、不务正业,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打猎和占卜上了,对王位之事漠不关心。不降也实在不放心把天下托付给他,权衡再三,决定让位给自己的弟弟扃。

  扃(音犼犻ō狀犵)执政十八年,政绩平平。扃死后,由他的儿子廑(音犼ǐ狀)继承了王位。

  扃和廑都是平庸得出奇的人物,既没有国君的胆识和气魄,又没有治国之才。又逢连年大旱,田间地头一片干枯,黎民百姓饿死病死无数。

  面对天灾人祸,众臣认为这一定是没有让孔甲继位,违背了天意,惹得天帝发怒才降罪人间的。所以在廑死后,大家将不降的儿子孔甲扶上了王位。

  孔甲继位后,立即举行了隆重的仪事,向天帝求雨。几天后,阴云密布、雷声隆隆,接着瓢泼大雨从天而降,严峻的旱情也即刻缓解了。举国上下全都泡在雨中,有的跪拜,有的欢呼,纷纷感念孔甲的恩泽。

  大雨过后,万物复苏,夏国重新走上了繁荣的道路,孔甲的威信也与日俱增,他洋洋自得地以为有天神在保佑。

  从此孔甲对鬼神更是深信不疑,游玩的兴趣也愈发强烈了。他整天带领几名贴身侍从外出游山玩水,放鹰逐犬,对于国事根本无暇顾及。大臣们虽然对他很不满,却也不敢在他面前说什么。

  一天,孔甲与侍从来到一条大河边,在那里他们看见两个庞大的怪物浮出水面又缓缓爬上岸。孔甲被这两个怪物吓坏了,他刚想逃走,一个侍从故作聪明地对他说:“大王别害怕,这是天帝派来侍奉您的雌雄二龙啊!”

  “侍奉我的龙?”孔甲将信将疑地问。那位侍从忙进一步解释说:“龙是神物,它们现出原形伏在您面前,难道不是侍奉您吗?天帝希望你像黄帝一样乘坐龙车……”

  孔甲兴奋极了,忙命人生擒二龙,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将龙带回宫中,并传下命令,谁能替国君驯养此龙,定有重赏。养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,从大臣到百姓没有一个敢当此重任的。几天过去了,仍然无人前来应征。两条“龙”

  已经奄奄一息,孔甲真是心急如焚。就在他坐立不安的时候,一个大臣向他禀报:在东海之滨有个叫刘累的人,曾跟豢龙氏学过养龙术。孔甲喜出望外,急忙命大臣速请刘累。

  刘累赶了几天路来到宫中,他见了那两条“龙”,明明是两条大鳄鱼!但是,既然孔甲对此已深信不疑,自己也不好纠正,只好将错就错。他正了正衣衫,恭恭敬敬地对鳄鱼深施了一礼,然后又对孔甲施了一礼,说:“恭喜大王得此神物。若想让龙保有神威,必须修一个豪华的大水池。”

  孔甲对刘累言听计从,忙命人修水池。很快一个豪华漂亮的大水池修好了。鳄鱼有了水,又吃了些食物,很快恢复了活力。孔甲喜不自胜,赏了刘累许多财物,还封他为御龙氏。刘累好不得意。刘累正得意洋洋地欣赏财物,忽然有人通告国君有事召见他。刘累连忙进宫。孔甲见了刘累说:“我养神龙是为了能坐上龙车,你既能养龙,就一定会驯龙,我希望神龙能早日驾车,我要乘坐龙车巡游天下。”

  刘累有些发呆了,养“龙”是挺容易的事,可是要它们驾车,这怎么可能呢?

  刘累垂头丧气地走回住处。刘累一边想着应付孔甲的办法,一边走向水池。

  当他的目光投向水池时,心不由咯噔一声,他一下子瘫软在地。那条雌“龙”怒目圆睁,静静地浮在水面一动不动了。

  刘累知道自己已大祸临头,得想个主意逃过此难。

  第二天,刘累拜见孔甲,说从即日起可以让神龙练习驾车,但是有两个条件:第一,乘坐龙车的人身体必须强壮,否则会折寿;第二,神龙练习驾车时附近不可有凡人观看,否则前功尽弃。同时送上一盘美味,声称是东海出产的一条大鱼的精肉,可补养身体。连吃数日就可乘坐龙车。孔甲大喜,又赏给刘累大量财物。

  到了第二天,刘累亲自送来一盘鱼肉。第三天刘累差人又送来一盘鱼肉。

  第四天却迟迟不见有人送鱼肉来。孔甲有些不解,但又不便去问。第五天、第六天还是不见踪影。孔甲想派人去询问,又怕惊扰了神龙练驾。又过了五六天,孔甲再也等不下去了,他派人去找刘累。

  派去的人很快慌慌张张地跑回来报告说:刘累人不见了,他屋子里贵重的东西也不见了。孔甲大吃一惊,他顾不得坐车,随着侍从跌跌撞撞地向养“龙”的水池跑去。

  哪儿还有驯龙的人,水池里那条雄“龙”眼睛瞪着、嘴半张着漂在水面上,不知已死了多久。孔甲像疯子一样地四处走着、找着、看着。突然,他的目光定在墙角一堆东西上。天哪!那是“龙”头和“龙”皮!孔甲只觉得天旋地转。他猛地想起刘累送的美味。他惊呼一声:“我吃的是龙肉……”。他气愤得暴跳如雷,即刻下令捉拿刘累,但刘累早已不知去向。

  从这以后,孔甲的脾性愈加暴躁,终日敬奉鬼神,夏朝的气势日益衰弱,国家政治也日益混乱了。

 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

  虚者虚之,疑中生疑;刚柔之际,奇而复奇。

  【注释】

  虚者虚之,疑中生疑:第一个“虚”为名词,意为空虚的,第二个“虚”为动词,使动,意为让它空虚。全句意:空虚的就让它空虚,使他在疑惑中更加产生疑惑。

  刚柔之际:语出《易经.解》卦。解,卦名。本卦为异卦相叠(坎下震上)。上卦为震为雷,下卦为坎为雨。雷雨交加,荡涤宇内,万象更新,万物萌生,故卦名为解。解,险难解除,物情舒缓。本卦初六.《象》辞“刚柔之际,义无咎也”,是使刚与柔相互交会,没有灾难。此计运用此象理,是说敌我交会,相战,运用此计可产生奇妙而又奇妙的功效。

  【按语】

  虚虚实实,兵无常势。虚而示虚,诸葛而后,不乏其人。如吐蕃陷瓜州,王君焕死,河西恼惧。以张守圭为瓜州刺史,领余众,方复筑州城。版干裁立,敌又暴至。略无守御之具。城中相顾失色,莫有斗志。守圭日:“徒众我寡,又疮痍之后,不可以矢石相持,须以权道制之。”乃于城上,置酒作乐,以会将士。敌疑城中有备,不敢攻而退。又如齐祖廷为北徐州刺史,至州,会有陈寇,百姓多反。廷不关城门。守陴者,皆令下城,静座街巷,禁断行人鸡犬。贼无所见闻,不测所以,或疑人走城空,不设警备。廷复令大叫,鼓噪聒天,贼大惊,顿时走散。

  【解析】

  这则按语又讲了两个故事。张守圭接替战死的王君焕,正在修筑城墙,敌兵又突然来袭。城里没有任何守御的设备,大家惊慌失措。守圭说:“敌众我寡,又处在城池刚刚破坏之后,光用石头和弓箭是不对退敌的,应该用计谋。”他让将士们和他一道,坐在城上,饮酒奏乐,若无其事。敌人怀疑城中有备,只有退兵。齐祖铤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,他的做法比张守圭又多一招:等贼兵以为人走城空,不设警备时,突然命士兵大声叫唤,更将贼兵搞得胡里胡涂,只得退兵。虚虚实实,兵无常势,变化无穷。在敌乘我虚之时,当展开心理战。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主帅的心理和性格特征,切切不可轻易出此险招。况且,此计多数情况下,只能当作缓兵之计,还得防止敌人卷土重来。所以还必须有实力与敌方对抗,要救危局,还是要凭真正实力。

  【探源】

  空城计,这是一种心理战术。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,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,就是所谓“虚者虚之”。敌方产生怀疑,更会犹豫不前,就是所谓“疑中生疑”。敌人怕城内有埋伏,怕陷进埋伏圈内。但这是悬而又悬的“险策”。使用此计的关键,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。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,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。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,其实,早在春秋时期,就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。春秋时期,楚国的令尹(宰相)公子元,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,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。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,文夫人却无动于衷。于是他想建立功业,显显自己的能耐,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。公元前666年,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,洁浩荡荡,攻打郑国。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,直逼郑国国都。郑国国力较弱,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,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。

  郑国危在旦夕,群臣慌乱,有的主张纳款请和,有的主张拼一死战,有的主张固守待援。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。上卿叔詹说:“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。固守待援,倒是可取的方案。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,而今有难,齐国会出兵相助。只是空谈固守,恐怕也难守住。公子元伐郑,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。他—定急于求成,又特别害怕失败。我有一计,可退楚军。”郑国按叔詹的计策,在城内作了安徘。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,不让敌人看见一兵—卒。令店铺照常开门,百姓往来如常,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。大开城门,放下吊桥,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。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,见此情景,心里起了怀疑,莫非城中有了埋伏,诱我中计?不敢妄动,等待公子元。公子元赶到城下,也觉得好生奇怪。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,见城中确实空虚,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。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,不可贸然进攻,先进城探听虚实,于是按兵不动。

  这时,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,已联合鲁、宋两国发兵救郑。公子元闻报,知道三国兵到,楚军定不能胜。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,还是赶快撤退为妙。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,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,人衔枚,马裹蹄,不出一点声响。所有营寨都不拆走,族旗照旧飘扬。第二天清晨,叔詹登城一望,说道:“楚军已经撤走。”众人见敌营族旗招展,不信已经撤军。叔詹说:“如果营中有人,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?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,急忙撤兵了。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。

  【故事】

  西汉时期,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,不断兴兵进犯中原。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,抵挡匈奴南进。一天,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,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,宦官受伤逃回。李广大怒,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。一直追了几十见地,终于追上,杀了两名,活捉一名,正准备回营时,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。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,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,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,不敢贸然攻击,急忙上山摆开阵势,观察动静。

  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。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:“我们只有百余骑,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。如果我们逃跑,匈奴肯会追杀我们。如果我们按兵不动,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,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的。现在,我们继续前进。”到了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,李广下令:“全体下马休息。”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,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,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。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,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。李广立即命令上马,冲杀过去,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。然后又回到原地,继续休息。匈奴部将见此情形,更加恐谎,料定李广胸有成竹,附近定有伏兵。天黑以后,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。匈如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,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。 李广的百余骑安全返回大营。

相关阅读
最新文章